七年多前,也就是2005年,霍尼韦尔航空航天业务部和通用航空部门开始扎根新兴的中国市场。今天,霍尼韦尔在中国的售后市场网络可以说是最大的之一。的确如此,在整个亚太地区,霍尼韦尔已在适当的地方建立了42个分销机构和服务中心。在这周举行的亚洲公务航空会议和展览会上,该航空电子设备和发动机制造商很有可能宣布继续扩大公司规模,特别是扩大在中国的网络。
“我们在[亚太地区]售后市场上占有的份额非常大,而在制造方面,整个市场在过去的四五年间增长很大,特别是中国,”霍尼韦尔亚太区公务和通用航空事业部董事和商业领袖Rishiraj Singh说。“我们已赢得部分[中国航空航天]项目, 还有更多的在准备中。回顾2005年[来中国]的时候我们只有两个人,现在我们有27名专业人士。”
去年,霍尼韦尔与Dallas Airmotive合作,共同成立了亚太区首个重要的机械服务中心,该中心设立在新加坡。该中心为各种各样的发动机和辅助动力部件提供支持,极大地提高了本地区响应运营商需求的效率。该中心还有设立在上海、新加坡和悉尼的备料库。
在中国,霍尼韦尔的经销商网络遍布北京、上海、广州和西安。此外,该公司还不断扩大自己的支持网络,分别与位于上海虹桥机场的豪客太平洋中心,位于中国北方城市天津的ExecuJet Aviation,以及位于北京的湾流宇航公司新建的附带工厂的服务中心一一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香港,该公司与当地公务航空服务集团Metrojet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总体而言,我们公司的售后市场网络比其他原始设备制造商要更加成熟,我们的团队也遍布各地,”Singh在接受《国际航空新闻》的采访时表示。
航空运输网络
在中国,Singh承认,推动中国公务航空业的发展所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之一就是提高中国的航空运输管理网络。霍尼韦尔目前正忙于探讨最新的驾驶舱系统SmartRunway和SmartLanding的提案,这两个系统分别用于防止跑道入侵和跑道偏离。此外,目前正在和中国运营商讨论的议题还有:基于地面的SmartPath升推系统,该系统可以提高机场的运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减少噪音,减少由于天气原因而引起的航班延误。
此外,霍尼韦尔还参与了美中航空航天合作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旨在推动中国的民用航空的发展。Singh是该项目的通用航空委员会的联合主席,该委员会目前正在讨论如下议题:扩大中国的低空空域的准入权限,发展固定基地运营商(FBO)及其他航空支持等。
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合作
中国航空航天业潜力巨大。迄今为止,霍尼韦尔进军中国市场的主要途径是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中航直升机有限公司合作,两家公司针对新型AC311直升机共同研发LTS101-700-D2涡轮轴发动机。霍尼韦尔的航空电子设备供应商Bendix King也参与了这个项目。
在固定翼行业,霍尼韦尔为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的新型Y-12F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提供其最新研发的Apex整合的航空电子组合产品,该项目将于年底完成认证程序。霍尼韦尔还正在与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的子公司)谈判,探讨针对中国新一代公务机的潜在合作契机。鉴于赛斯纳计划在中国制造通用航空飞机,霍尼韦尔试图抓住这个机遇,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除了中国,霍尼韦尔还提议将Apex组合产品提供给马来西亚的AeroNimbus,用于其提议的NMX轻型喷气机。此外,霍尼韦尔还在和印度Mahindra Aerospace旗下位于吉普斯兰道的子公司展开商讨,试图针对后者用于通用航空的系列产品与之合作。霍尼韦尔还已经与新西兰通用航空制造商Pacific Aerospace建立了联系。
尽管经济形式变化不定,运营也充满挑战,不过,Singh依然坚定地认为,霍尼韦尔在中国所做出的早期和广泛的投资将会有所回报,而且市场还会增长得更快。他总结说:“[经济]动荡和监管政策的变化一直存在,不过在过去的八年时间里,我们从未见到任何扰乱[霍尼韦尔开拓中国市场]的事情发生。”